艺术哲学与审美问题
艺术哲学的旨趣
当我们阐发艺术作品重大价值的时候,它一定事关人生
哲学代表一种修养
- 哲学并没有使用价值
- 每个人的艺术生活差别很大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
- 在艺术作品的接受中,会引起比较深入的思考,如果深入到一定层面那就是哲学,它代表了一种修养
艺术是人类最高的精神活动之一(超验)
黑格尔:绝对精神的三个领域:艺术、宗教、哲学。
尼采:我们通过科学,从事物中发现的东西,其实是预先塞进去的,塞进去叫艺术和宗教,重新把它领出来,叫科学。
- 哲学
- 不离日用常行内,直造先天未画前
- 艺术
- 言有尽而意无穷
- 宗教
什么是创新的源泉
- 性灵
美与真理的关系
- 什么是美的?
- 美是什么?
- 艺术批评的停止,表示这个民族的艺术创作的衰落
- 审美标准有不同
- 美不是实体,对美的本质探讨,应当转变为对艺术本性的讨论
- 这样一个转折就是艺术哲学取代美学
- 口味无争辩,趣味有高下
- 我们始终在接触作品的过程中,不知不觉地从事着最起码的艺术批评
艺术判断
- 主观的感觉判断具有个体的相对性
- 审美存在个体差异
- 在艺术和审美的领域,我们都是为他人做判断
- 审美判断是感性普遍性质判断,不是对感性特殊型与个别性的判断。
- 花是植物的一部分(理性判断)
- 花是香的(感官 “判断”)
- 花是美的(审美判断,感性且普遍)
审美判断的普遍性
如果屈服于权威性,就不必讨论艺术哲学了
- 艺术的历史表明了:美的客观性是可疑的
- 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定是民族的,也是世界的
- 美是普遍的,是客观的
- 美是非逻辑的,不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
体和用
体是根据,才有效用,没有时间上的关系
- 人类对外部事物的感知有一种先验共通感(体)
- 审美判断(用)
康德的三大批判主题
- 第一大批判的主题:对外部事物的客观可靠的知识(也就是真)如何可能(真)
- 第二大批判的主题:人类社会的自由如何可能,善如何可能(善)
- 第三大批判的主题(判断力批判,判断力就是审美判断的能力):美是如何可能的,美的存在事实(美)
- 愉悦因判断而生,判断因愉悦而生
- 愉悦 → 判断:因为花的气味感到快适,所以说花是香的(没有时间上的先后)
- 判断 → 愉悦:人类的先验共通感放到这个事物上,成功了,所以是美的(没有时间上的先后)
哲学与科学的差别
- 科学从事实出发,属于实证主义的精神